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战在家复习高分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我哭过绝

来源:政法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再漂亮的答题框架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否则便是舍本逐末了。法大考研还是以基础知识为准的,所以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有一个统揽全局的了解。我这次复习由于时间较紧

再漂亮的答题框架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否则便是舍本逐末了。法大考研还是以基础知识为准的,所以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有一个统揽全局的了解。我这次复习由于时间较紧张便没有再详细去看课本,这当然也建立在我一战的基础上。

经由本科期间的考试训练已经能自如应对主观题较多的考试的同学可以忽视这一部分,但因我本人在专业课的很多期末考试中总是废话很多,几乎没有完整完成过答卷,包括我考前的好几次模考,都是延迟了一个小时才完成答卷。

以知识为主干,逻辑为辅助

保持题感很重要,常练常熟

中国政法大学的民商法专业一直是热门的报考专业,去年民商专业分数线为370,今年则为390,2017-2022年分数线在360-390分之间浮动,由于考研竞争愈发激烈,应该很难再回到360分,不过也有关于大小年的说法,即今年高明年则低,近五年来的分数变化也确实体现这一趋势,因此明年的分数线很有可能会下降。

我记得有一周我知识总是记不住,一天就会复习三次,早上起来复习前天内容,中午睡前复习早上的内容,晚上睡前再复习今天的内容,如此循环下来确实强化了记忆,当然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我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应试训练大家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贵在坚持。

尽管分数线有所变化,但每年法综和专业课的题型变化不大,以名词解释、简答、法条分析和论述题为主,题目的难度一直也偏向基础,尤其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得分差距不大,故在备考方法方面有迹可循,只要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进行适当的扩展,还是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本文欲将我二战所得与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考研这条路上少一些失意的人,多一些释怀的人。

再如,有的同学盲目自信,投入考研的精力很少,到最后已经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随便背一下笔记就去考试了,他们更需要压力和督促,报班或许是一个选择。而有一些总是自我怀疑不够自信的同学,到最后都没有勇气站上考场,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所以在备考之时,不如先审视一下自己,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这种审视将伴随我们备考的全过程,并在我们走偏时及时将我们拉回正轨。

无疑只有不断地重复了,一定要不厌其烦,每个人都想赶进度一直往前走,但知识却没有记住多少,无疑是自欺欺人了。可以每天抽一个时间大致浏览一下今日所学,每周或每月看一看思维导图等框架。

要学会及时舒解压力。整个复习的全程虽然也有压力,但我没有出现极度的不稳定状态,直到考前一周我仍然还会每天跑4公里,如果某些事情能让你保持活力和健康,那就把你的时间毫不吝啬的给它吧。

今年最值得一提的经验,核心只在于我真正去审视去年自己的不足。这也是我觉得二战考生最大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在一战的失败后直视自己,补足自己的劣势,那样后续的复习就有了指南针。考研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其实可能没有千军万马,真正要战胜的唯自身而已。这其实并非容易做到的,毕竟每一次回顾可能都在提醒自己的失败和遗憾。

回溯过往,认识自己

03

民商专业课的复习我亦以背诵魔方笔记为主,针对不理解之处或者重点制度回到课本进行阅读和补充,不过补充的地方确实会多一些。因为偏向应试,我一般喜欢在看课本后自己整理成论述或简答的答案,毕竟看书有时候比较散,而最终需要呈现在试卷上只是我们梳理过的答案。

但随着每年的报考人数逐渐增多也无法就此就给出明确定论,故备考时还是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今年距初试成绩出来到划复试线有将近20来天的时间,而划线后很快便会开始复试,所以这20多天是复习的黄金时期,只有尽力考到一个较稳妥的分数才能避免在这段时间里饱受不确定性的煎熬,安心准备复试

本文作者系二战上岸法大,一战成绩为353,二战自七月底在家复习,初试成绩为419(排名第四),复试成绩为91.61。

文章来源:《政法学刊》 网址: http://www.zhengfaxuekan.cn/zonghexinwen/2022/0914/680.html



上一篇:双非学生一次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我明白了考研
下一篇:半路转专业,我从英语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我的

政法学刊投稿 | 政法学刊编辑部| 政法学刊版面费 | 政法学刊论文发表 | 政法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政法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